来源:王晓吟 |
发表日期: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1938年出生的莞旅学生叶念恩(东莞道滘人),一家几个兄弟都在莞旅中学念书。他的哥哥叶仁(曾任东莞市委宣传部部长)说莞旅是东莞人的学校,所以1951年叶念恩在考上知用、培正、培英学校之后,选择了到莞旅念书,成为最后一届莞旅生。在学校里,他发现被他视为楷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积极入党入团,他也在1952年1月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年级里第一个团员。叶念恩后来读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分配到国家航空部工作。“文革”中因为说了几句不满林彪、江青的话被打成“反革命”。极度痛苦之下,他曾经想过要自杀,因为相信党和人民,他没有死,12年后他获得平反。在这期间他一直“戴罪”努力工作,而且还有很多发明创造。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航空部送叶念恩到英国留学,留学的地点是英国西南的大学城、航空城布里斯托尔,叶念恩在那里学习强力磨削专业。这是我国第一批选送出国留学的人才。当时中国驻英国大使柯华开玩笑地对他说:“你是国家送出来的第一个‘反革命’啊。”留学期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叶念恩大开眼界。两年半的学习结束后,英方想用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把他留下来。到底是留在英国还是回国对他又是一个考验。他想到,为了送他出国,领导担了很大的风险,党委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论,投票表决,6票对5票通过,才把他送出了国门。他想自己一定要为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效力,不能让信任自己的领导和群众失望。学成回国时,当地的报纸还特地为欢迎他回国发表了社论。他说,他能够战胜自己种种杂念,都是年轻时候在莞旅的爱国主义教育扎下的根。尽管命运大起大落,顺境逆境交替不断,他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广东先走一步。东莞地处深圳、广州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莞经济遇到百年不遇的好时机,迫切需要一个既了解国外情况,又有现代科技头脑的人为政府出谋划策、制定方案。当时东莞主要领导看中了叶念恩,动员他回故乡东莞工作。在慎重考虑之后,1990年,从事飞机制造30年的叶念恩终于回到家乡东莞,以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做市长顾问,兼市里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和某全球排名100强的外资集团公司顾问。他参加市政府的重要会议、陪领导出国考察,参与制定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划,成功地从一个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转型成宏观经济管理人才。他和他的儿子都在东莞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打下了自己事业的根基。他想,回报社会、造福家乡的最好办法是在东莞办一所私立大学,像蒋光鼐先生那样为东莞培养人才。
叶念恩的父亲叶季俊参加过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做过莞中校长,是蒋光鼐先生在保定陆军小学和黄埔军校的同学,但在叶念恩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1963年,叶念恩大学毕业以后,写过一封信给时任纺织工业部部长的蒋光鼐先生,想从蒋光鼐先生那里获知父亲早年的革命经历。蒋光鼐回信约见叶念恩。他们在纺织工业部蒋光鼐的办公室里会面。叶念恩说,那时蒋光鼐70多岁,穿着一件薄薄的中山装,人虽疲惫,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和叶念恩谈了大概20分钟。蒋光鼐说他记得叶念恩的父亲叶季俊:“我们是同学,可惜他死得早。当时都是热血青年,和孙中山、黄兴一起参加辛亥革命。”他还说:“王应榆(东莞南栅人,曾任国民党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和你父亲也很熟。”叶念恩告诉蒋光鼐先生:“我曾在莞旅念初一,莞旅学校还是您让出房子办的呢。我大学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航空专业,现在在航空部工作,制造飞机。”蒋光鼐听后很高兴,他说:“你书读得那么好,又学航空,国家很需要。”
叶念恩可能是蒋光鼐先生见到并交谈的唯一的莞旅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见到莞旅培养的学生这么优秀,并开始为国家效力,蒋光鼐先生一定非常欣慰。
莞旅学生徐矛,东莞石龙人,生于1932年,退休前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卫星观测站的站长。徐矛1948年入读莞旅。他的弟弟徐耕、妹妹徐农都在莞旅中学。徐矛说,因为爱国将领蒋光鼐是学校的董事长,学生们都因此感到自豪。莞旅中学老师学问好,作风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学团结友爱、努力奋进,有很好的学习氛围。1949年底至1950年初,莞旅学生掀起投笔从戎、“参军参干”的热潮,徐矛班上有10人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部队军政大学分校。还有一些人到南方大学、广东军政大学,公安学校这些培养参加新中国建设干部的学校。1951年初,抗美援朝参军热,同学们也踊跃报名参军,徐矛上了广东军政大学,后到了沈阳空军。1957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的是“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力学”专业,学制6年。哈军工专门培养军事工程方面的科技人才,学校里有很多烈士子弟和高干子弟。1963年徐矛毕业分配到我国西北的火箭军事工业基地——酒泉,1968年又转到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研究中远程导弹。1981年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卫星观测站,1992年退休。
徐矛从事中国航天事业35年,一直在荒无人迹、远离城市的大戈壁从事绝密性的军事工程研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退休以后,他还想为普及航天知识做一些事情,希望年轻人能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关心“探索太空”这个属于全人类的光荣事业。他五易其稿,写了一本30万字的科普读物——《航天的奥秘》。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寄托了他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徐矛的弟弟徐耕生于1937年,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原中大物理系主任。退休以后发挥余热,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客座教授。
莞旅学生陈金成,1937年生,1951年到莞旅读书。他是潮汕人不是莞籍子弟,可是因为听说莞旅校风好、师资强、学费少,慕名从培英小学考进莞旅,在莞旅入了团。1956年高中毕业后,成为共产党员,随即考入西安部队医学院。他毕业后,留校从事核爆炸、核放射防护的军事医学研究。这项工作需要在新疆罗布泊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做试验,与世隔绝,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莞旅学生陈佛珠,东莞长安人,1934年出生,是广东省水利厅的高级工程师。他曾经参加广东省东江引水工程,在水利厅负责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审批工作。
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张帼英也是莞旅的学生。
……
这里提及的仅仅是广州、东莞、深圳的部分莞旅学生,不包括在外地工作的杰出莞旅学生。
莞旅中学是一所汇聚生命力凝聚力的中学,它存在时间不长,却为国家培养了这么多高素质的人才。究其原因,首先,莞旅的学生都生于1932年至1938年,他们经历过抗日战争,曾经家破人亡、到处逃难,心里充满无家可归、无书可读的哀伤。抗战胜利后大家回到广州,听说抗日名将蒋光鼐先生为东莞子弟办了一所莞旅中学,他们如同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曾经在香港流浪乞讨多年的叶冠健说,1948年他在广州街上看到莞旅中学的招生广告,得知莞籍子弟可以免费入学,他欣喜若狂,赶紧跑去报名。李本立也说,在他面临失学的时候,来到莞旅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莞旅给了他读书的机会,还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莞旅中学对于他们,真是恩同再造。
其次,莞旅中学是蒋光鼐先生创办的一所进步学校。蒋光鼐先生多次嘱咐一定要聘请有水平、有能力、肯负责的老师到莞旅教书。莞旅中学因此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好老师。莞旅中学办学目的端正,教学质量高,师生亲密无间,形成一种爱国、团结、积极、进取的校风。
再次,莞旅中学的学生共同经历了新旧社会交替的大潮流。他们曾经在游行队伍的前列高呼口号迎接解放军进入广州、欢庆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参军参干、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们经受了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洗礼,在革命队伍里锻炼成长,成为有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各行各业的骨干。也有的莞旅学生因为“出身不好”或被打成右派,壮志难酬、不受重用,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但他们都能独善其身、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为社会作出贡献。岁月悠悠,世事沧桑。莞旅的学生始终以蒋光鼐先生和莞旅中学为荣。
共同的记忆温暖着他们、连接着他们。现在,莞旅的校友每年都要聚会几次,共忆同学少年。
(本文作者系王晓吟,原刊于《东莞政协》2019年第1期。市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供稿 伍雪平/整理)
版权所有:政协东莞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9155484号-1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办公电话:0769-22839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