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
发表日期: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立足新起点 担当新使命
为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凝聚强大力量
——在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22年1月10日)
骆招群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十四届市政协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五年接续奋斗,东莞政协事业取得新成效新进步
过去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总体要求、着力重点,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过去五年,面对“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十四届中共东莞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东莞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创新发展实现大突破,城市品质实现大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大改善,全面完成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市委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将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一体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亲临调研指导、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批阅政协报告、督办重点提案,为政协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过去五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十三届市政协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工作呈现新格局、迸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为东莞迈上“双万”新起点作出积极贡献。五年来,共召开6次全体会议,组织开展17次专题议政、18次专题调研、32次专题视察、52次专题协商、43次提案办理协商;在历年市长约见代表委员做法基础上,创新举办2次“莞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组织委员参加培训约2000人次,参加各类履职活动约1.16万人次;共收到提案2376件,审查立案1846件,办结率100%,其中办理重点提案43类90件;共撰写视察报告、调研报告54篇,报送《政协委员重要建议专报》29期,取得了丰硕的履职成果。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履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政协协商计划、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及时报请市委研究审定。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发挥市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设立政协委员联合党委、专委会联合党支部,与市政协党组、机关党委形成四级联动的党组织体系,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扎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形成《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的研究》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和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参与理论研讨活动,共5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征文活动中获奖。强化宣传引领,出版《东莞政协》26期,编印《工作动态》251期,举办《政协议政厅》广播电台节目200多期,唱响新时代人民政协主旋律。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邮票美术展、“筑梦同心”交响音乐诗会、“风雨同舟、‘红莞’足迹”绘画摄影展、“弘扬东纵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研讨会等系列庆祝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活动80多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坚持围绕中心大局,服务发展卓有成效
始终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履职主线,切实履行政协协商主责主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助推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赋能增效。
聚焦夺取“双胜利”尽精诚之力。面对抗疫大战大考,市政协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聚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履职尽责。激励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捐资赠物累计折合1.03亿元。围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协助市委书记督办有关提案,推动23条意见建议转化为抗疫举措。围绕推进医联体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围绕“加快推动经济复苏,稳定全年经济增长”主题,举办“莞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为政企携手共克时艰打造高规格协商平台,极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围绕疫情期间降低企业税费、扶持酒店行业发展等问题,报送13篇《政协委员重要建议专报》,推动撑企惠企政策落地落实。配合开展经济监测指导服务工作,制定123家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促进解决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
聚焦参与“双区”建设献务实之策。聚焦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等重大平台建设,组织住莞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多次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协助市长督办深度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系列提案,举行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专题协商,积极为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围绕建设高质量创新型城市开展专题议政,形成22条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围绕推动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入调研,向有关部门提出16条意见建议,得到积极采纳并陆续转化为实际成果。
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创新之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建言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大湾区5G创新型产业集群,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促进大宗进口快消品产业发展、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镇村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出谋献策,一批意见建议被吸纳转化为相关部门政策措施。助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市“非公经济50条”落实情况,开展系列协商式民主监督,走访100多家企业,形成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聚焦提升城市品质建睿智之言。围绕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协助市主要领导督办关于园区统筹发展、主城区“三江六岸”统筹开发等提案,推动城市发展向集约式内涵提升转变。协助督办关于加快立体智慧停车场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等系列提案,推动解决城市中心区停车难、出行难等问题。围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交通拥堵治理等专题,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专题协商、监督视察等履职方式,为提升城市品质出实招谋良策,促进《东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指引》等系列政策举措出台。积极参与“行走东莞”、“洁净城市”等活动,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坚持履职为民宗旨,助推民生持续改善
因应民生之需,回应人民之呼,坚持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助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助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持续组织委员议政建言。针对教育扩容提质,就推进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发展学前教育、优化小学生午餐午托服务等热点问题,综合运用多种履职方式,积极提出善策良方。针对健康东莞建设,就社区卫生中心建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问题开展民主监督,助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多年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促成市中心血站新站建成使用。针对养老服务开展专题协商,积极建言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动老年护理院、长者饭堂建设在全市铺开。
助推优化生态环境品质。围绕推进治水攻坚战,持续开展茅洲河、石马河污染综合治理专题议政,持续跟进截污管网建设等提案办理协商,推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围绕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专题调研和提案办理,助推VOCs企业整治工作,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东莞蓝”的期盼。围绕推进净土防御战,开展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专题调研视察,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关于设立红花油茶森林公园、建设万里碧道等提案办理,在全省率先成立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助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助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高度关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等方面献计献策。组织委员就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组织委员参与立法协商,完成100多份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工作,协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题调研。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定点屠宰场整合专题视察,召开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体系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推动我市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积极参与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支持选派班子成员及年轻骨干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广大委员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为韶关市在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一贡献力量,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人居环境专题调研,针对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进行协商座谈,助力我市创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开展法治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乡村旅游等专题议政,为我市建成389个美丽幸福村居、98个“省宜居社区”作出积极贡献。
(四)坚持团结民主主题,凝聚共识更加广泛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突出大团结大联合,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着力做好凝心聚力大文章,广泛汇聚团结合作正能量。
扩大政治参与增共识。落实市政协党组走访联系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制度,定期召开政情通报会,联合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提案办理、监督评议等活动,不断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五年来,各党派团体集体和个人共提交提案1246件,立案1015件,立案率81.46%。其中,43件被评为重点提案,176件被评为优秀提案,占比分别为47.78%、49.72%。重视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为他们有序参与协商、合理表达诉求搭建平台。开展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专题学习考察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
深化团结联谊强信心。建立健全港澳委员例会制度、重大工作安排通报制度,密切与港澳地区莞籍社团联系,充分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旗帜鲜明拥护国家对香港、澳门的决策部署,举办3场“港区国安法”专题讲座,丰富“一国两制”生动实践。鼓励支持在莞台商台胞参与政协活动,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发挥公共外交协会平台作用,举办3期公共外交培训班、3场“企业走出去与公共外交”沙龙、2场“国际大格局变化中的中非关系”论坛。擦亮“外国人讲东莞故事会”、“我与公共外交朗诵分享会”等特色品牌,传递中国好声音,展现东莞新魅力。
增进文化认同聚人心。围绕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开展系列调研,助力打造东纵抗日等红色文化品牌。联合住莞全国政协委员调研东深供水工程旧址保护情况,撰写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并引起强烈反响,引导莞港青年深化“饮水思源”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整合餐饮特色资源开展专题调研,建言提升东莞餐饮文化美誉度和竞争力。开展知名莞籍人士“三亲”史料整理,出版《东莞学人文丛》等文史资料,启动莞籍名家口述历史影像记录项目,推进东莞文脉传承。举办民主先驱李章达展览、李汉仪雕塑艺术展等活动,发挥文史资料统战功能。实施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向省内外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图书馆捐赠5600多册文史书籍,为弘扬东莞文化注入活力。
(五)坚持推进固本强基,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履职平台体系。创建基层政协委员工作室,开展委员学习交流、联系群众、便民服务、建言献策等活动,推动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打造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加强政协工作制度建设,制订修订《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提案工作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30多份制度文件,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创建“智慧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信息化协商形式。
进一步提升委员履职质效。优化委员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履职量化考评,引导委员做好“履职答卷”。注重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提升委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畅通知情明政渠道,通过列席党代会、听取“一府一委两院”报告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委员议政建言的精准度和可行性。广大委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广泛汇集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助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良好形象,充分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亮丽风采。
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建设。优化专门委员会设置,增设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络工作委员会等两个工作机构。增设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室,深化政协理论研究。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狠抓机关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打造“同舟课堂”、“党员讲学课堂”等学习品牌,队伍专业能力稳步提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全面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机关作风明显改进。
各位委员!十三届市政协取得的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取得的,离不开上级政协的悉心指导,离不开中共东莞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等大力支持,离不开历届市政协领导班子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离不开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团结协作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在此,我代表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东莞市政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积极履职的各位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民主协商的广度、深度仍需拓展,协商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地落实;二是民主监督的载体途径还不够多,监督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还不够健全,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机关服务保障工作还不够到位,委员履职尽责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委员!回顾十三届市政协履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笃定前行;必须坚持胸怀大局,始终与党委政府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坚持主责主业,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持之以恒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坚持统一战线,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必须坚持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广大委员主体作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始终把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履职工作的重要标准;必须坚持统筹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东莞政协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省委要求东莞在全省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当好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和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刚刚召开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东莞的发展蓝图,明确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提出了全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站在“双万”新起点,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共襄伟业的强大合力。市政协必须坚决把这一光荣使命扛在肩上,正确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紧跟新时代新思想,紧扣新方位新使命,紧贴新蓝图新任务,以新的追求、新的格局、新的境界谋划推动工作,积极投身东莞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今后五年,东莞市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在中共东莞市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工作基调,立足“双万”新起点,坚持双向发力,依法依规履行职能,持之以恒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基层政协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在新征程中努力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为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在强化党建引领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推进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委员学习座谈、谈心谈话、共识传播等机制,全面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在服务中心大局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牢牢把握“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政协人才库、智力库优势,选准议题开展深度调研、精准协商,凝心聚力助推东莞未来五年目标愿景顺利实现。
——在推进协商民主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专门协商机构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要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平台、培育协商文化,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政协协商实践中,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社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走向深入,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政协贡献。
——在助力社会治理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履职全过程,密切关注千万人口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多层次民意收集反馈机制,紧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不断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在汇聚奋进力量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打造丰富多样的凝聚共识平台载体,完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准确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扩大对外交流交往,为东莞现代化建设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三、广泛凝心聚力,为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只争朝夕。十四届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市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努力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参政议政有新成效、凝聚共识有新提升、制度建设有新探索,把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强大奋进力量。
(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更高站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共识和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市政协党组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主动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市工作总体布局,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体现在强执行、抓落实、促发展的履职行动上。全面提升新时代政协系统党建质量,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打造政协特色党建品牌,打通“两个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使政协更好地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二)牢牢把握主责主业,以更强担当助力东莞现代化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找准政协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实现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目标聚势赋能。助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围绕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主题,通过常委会专题议政、“莞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等平台开展专题协商,助推松山湖科学城、散裂中子源二期、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加快建设。助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紧扣我市产业发展“五大工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碳达峰碳中和、“鲲鹏计划”、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组织三级政协委员联动调研、专题协商,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献计献策。助力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发挥政协人才荟萃优势,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协助落实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和“技能人才之都”建设2.0版,弘扬工匠精神、激扬工匠力量,促进人才服务品质全方位提升。助力打造大湾区体制机制新高地,围绕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双向开放优势,聚焦重大战略平台与“两个合作区”一体联动发展、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属国企改革、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打造大湾区综合环境新高地,围绕优化城市功能格局、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通过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开展协商议政,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推动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建设。助力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新高地,聚焦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东莞、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等课题,深入行业、深入基层开展协商讨论,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言献策,助力高标准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三)牢牢把握问题导向,以更实举措提升民主监督实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开展民主监督,进一步探索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以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着力重点,切实用活用好政协“智库”资源,把政协协商贯穿于决策酝酿、修正、实施全过程,为党委政府优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民意支撑。以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为关键目标,重点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推进完成情况,聚焦科技创新发展、现代产业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努力方向,围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等方面,聚焦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三孩生育养育配套政策、特殊群体帮扶救助等群众关切问题,紧盯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智慧交通、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建设、文化发展“十大工程”等惠民工程,开展协商履职、议政建言,助推民生重大问题解决和重大项目落地。以拓宽监督渠道为重要抓手,围绕基层末端执行力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热点问题,探索培育民主监督性重点提案,切实提升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成效,促进提案成果有效转化。支持委员担任党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特邀监督员、政风行风评议员,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牢牢把握中心环节,以更广胸襟汇聚团结奋进力量。切实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优服务。做好大团结大联合工作,为人民团体、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更多议政平台和交流渠道。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协助做好少数民族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深化莞港澳更紧密合作关系,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助推港澳台企业扎根东莞、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归国留学人员积极投身东莞现代化建设。大力支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广泛开展社会人文交流,增强港澳台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加强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整合公共外交资源,持续讲好东莞故事、政协故事。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爱企暖企助企撑企,关注“企二代”培养问题,助推优秀企业家事业传承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资源,擦亮虎门销烟、东纵抗日、篮球城市等名片,助力提升东莞文化影响力,以文化力量涵养城市精神、滋养城市文明、凝聚奋进共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提升千万人口家园意识,助力持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五)牢牢把握形势要求,以更大力度推动履职能力建设。以更高标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优化委员结构,提升履职水平,发挥广大委员主体作用,引导“明星”委员发挥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整合优化三级委员履职载体,探索开展委员主题日活动,进一步畅通履职渠道、提升履职实效。建立健全委员联络服务机制,优化委员学习培训、联络交流、关爱慰问、服务保障、履职评价等工作,用心用情当好委员“娘家人”,把政协打造成“委员之家”,进一步提升委员的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以更严要求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健全权责一致、统一高效、科学顺畅的运行机制,强化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培育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涵养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突破“自我设限”的传统思维,克服“按部就班”的守成心态,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强化专委会建设,提升专委会履职能力,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六)牢牢把握发展趋势,以更宽视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我市推进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为契机,探索镇街政协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充分发挥镇街政协小组作用,优化委员工作室功能设置,创新委员工作室履职品牌,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加快“数字政协”建设,打造融履职、服务、管理、互动、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协商议政平台,以数字化打通政协履职链条,建设“指尖上的协商民主”。建立健全政协工作交流互动机制,加强与上级政协的纵向对接、与兄弟城市政协的横向交流。加强和改进与党派合作共事机制,努力形成左右联动、协同推进的整体合力。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发挥界别优势,彰显界别特色,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议题提出、调研论证、活动组织、成果落实、质量评价等机制,形成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协商工作闭环。积极培育协商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各位委员,同志们!薪火相传百年路,赓续奋进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共东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永怀赤子之心、永葆奋斗激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所有:政协东莞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9155484号-1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办公电话:0769-22839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