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
发表日期: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政协东莞市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
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
(2024年9月3日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
第六十四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协工作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协《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及省政协《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完善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总体目标。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践行履职为民、协商于民,着眼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规范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范围和内容,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更好联系各界、团结各方,为推动东莞在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主要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坚持双向发力、联动协同,发挥市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立足实际、就地就近、注重实效,依规依章程稳妥推进。
二、明确工作对象和主要内容
(四)联系对象。界别群众主要指的是市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所联系所代表的、可以带动和影响的那部分群众。包括往届住莞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委员所在单位、所在党派团体、行业领域的代表性人士等,重点是统一战线工作对象。
(五)工作内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应突出政治性、统战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体联系工作以思想引领、听取意见、反映要求、凝聚共识、增进团结、汇聚力量为主。
1. 面向界别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导界别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2. 在界别群众中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省市决策部署以及相关领域政策。及时了解界别群众思想动态,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结合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界别群众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形势的科学判断,理解把握市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的重大工作部署,增进对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举措的理解认同,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3. 了解反映界别群众愿望诉求和意见建议。主动贴近界别群众,倾听界别群众呼声,加强对综合性、前瞻性、苗头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准确地把界别群众提出的问题、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反映上来,提高建言献策针对性。
4. 坚持服务界别群众办实事。立足本职工作,结合政协履职,积极参加市政协和镇街政协小组组织的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莞事好商量”、政协小组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助力“百千万工程”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真诚帮扶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团结界别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凝聚人心和力量。
5. 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握本领域本行业群众利益诉求和关心关切,引导界别群众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增进共识。
三、完善工作机制
(六)通过民主协商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市政协委员、常委出席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及其它协商座谈会前,应围绕会议的主要议题,听取界别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广泛安排各界别委员参加协商活动,全体会议期间有重点地安排界别联组讨论,在相关协商活动中注重发挥界别作用。
(七)通过履职品牌活动了解界别群众意愿诉求机制。通过“人才·书记面对面”“莞商·市长面对面”“委员·主席聊莞事”等履职品牌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视察考察,“面对面”联系界别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对调研视察等工作中发现的涉及界别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通过政协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推动问题解决。
(八)通过提案、会议发言、社情民意信息、重要建议专报等反映界别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机制。委员应加强同界别群众的联系,注重从本领域本行业选题,提交有代表性的提案。通过参加协商会议并发言反映界别群众相关诉求,加强宣传引导。支持市政协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九)通过谈心交流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加强市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结合考察调研、“委员·主席聊莞事”、走访座谈等,积极与委员开展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各界别政协委员。组织市政协委员通过谈心反映界别群众的普遍关切、合理诉求和意见建议等。根据需要建好用好委员工作室,积极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十)健全宣传引导界别群众平台载体。面向界别群众组织专题讲座或沙龙,鼓励委员发挥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面向社会各界及时宣传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回应界别群众关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好各专门委员会“一委一品”作用,通过 “东莞故事”“书香政协+”等品牌,结合委员自身经历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东莞故事、政协故事,引导界别群众在见证伟大成就中增信心、筑同心。支持市政协委员在涉台、涉藏、涉疆、涉港和民族、宗教、人权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动界别群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建立线上联系界别群众新平台。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前,引导委员在粤政易平台充分学习交流,及时收集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委员通过新媒体等宣传阐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专业知识,回应社会关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协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握政策界限,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稳妥有序开展。机关党组、专门委员会联合党支部加强工作指导。
(十三)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作用。完善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机制,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纳入专门委员会工作部署,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引导界别代表积极发言,丰富界别活动载体和形式,在组织学习座谈、视察调研、协商议政、团结联谊等活动时注重发挥界别特色,引导所联系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在提交提案、参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谈心交流时注重体现界别群众关心关切,加强对界别群众思想状况的了解分析。视情邀请相关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参加有关协商会议。
(十四)做好服务保障。市政协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支持、服务好委员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对委员反映的界别群众的意愿诉求和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整理,丰富报送渠道和方式,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强与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总结宣传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探索深化工作新举措新途径,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提供有利条件。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增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意识和能力。
(十五)广泛联动协同。加强与全国政协、省政协及兄弟市政协对口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指导支持,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之间、市政协与镇街(园区)政协小组之间的履职联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委员工作室,全市各镇街(园区)有条件的可建立界别委员工作室,不断丰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平台载体。注重协同配合,把各级政协资源力量串联起来,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十六)强化考评激励。市政协委员通过本职工作、参与市政协和所在镇街(园区)政协小组有关活动联系界别群众,有关情况及时向本人所在专门委员会报告。市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要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纳入委员履职档案、履职情况统计、常委年度履职报告等,并将其列入委员履职情况评价和履职优秀委员评选表彰指标。对没有认真落实联系界别群众年度工作计划的市政协委员,所在专门委员会要提醒、引导,跟进相关服务工作。
版权所有:政协东莞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9155484号-1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办公电话:0769-22839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