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日报 |
发表日期: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首次召开“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市委主要领导点赞“协商形式很新颖”;省、市政协联动督办重点提案,创新了提案督办方式方法……岁序更替,回望2024年,创新是市政协工作的关键词。过去一年,市政协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聚焦中心大局、认真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实践探索,持续擦亮履职品牌,积极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
——推进“六项实践创新”
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程机器开足马力、建设者们抢抓施工……塘厦镇新阳路地下通道扩改建工程现场一派火热施工景象。去年,塘厦镇政协小组与林村社区结对共建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部分结对共建项目取得一定进展。塘厦镇新阳路地下通道扩改建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完工后将有效解决周边企业员工出行不便、交通环境差、雨天水浸等问题。
市政协推动镇街(园区)政协小组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助力“百千万工程”,更好发挥了政协独特优势以及镇街(园区)政协小组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桥梁纽带作用。这是去年市政协“六项实践创新”之一,其他五项分别是:创新政协协商平台、创新建立省市政协联动履职机制、创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创新侨胞代表列席政协全会机制、创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
一个个探索,记录着市政协在创新中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铿锵足音。“紧贴东莞引资引智所需牵线搭桥,力所能及为东莞发展作出贡献。”2024年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领导会见列席东莞两会的华侨代表,会上华侨代表踊跃发言。这是东莞首次邀请华侨代表列席市政协全体会议,并召开华侨代表座谈会,组织开展经贸考察活动,引导海外侨胞增进对东莞的了解、关注参与东莞发展。
一次次创新,彰显着新时代人民政协勇于担当的新作为。市政协创新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方式,由集中督办改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督办,首次与省政协联合开展督办活动,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关键一招”。市政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重质量不重数量,积极推动提案并案管理,将126件主题相近、内容相似的提案优化整合为41件并案提案,共立案移交提案343件,同比减少16%。同时,培育打造10件提得准、办得好、社会影响大的“年度提案”,召开5场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和4场政情通报会,多措并举推动提案“落地有声”。
服务大局
——擦亮“十大履职品牌”
“这个协商形式很新颖,市政协联系专家人才最直接、最广泛,要继续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持续加强与广大专家人才的交流,支持他们更好建言献策,为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首次召开的“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市委主要领导给予积极评价并寄予厚望。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用一个多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专题调研,首次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市政协主席郑建民说,“邀请17名专家人才代表围绕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与市委主要领导充分交流、深度建言,取得很好的协商成效,有力打响了‘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品牌。”
回顾过去一年,“品牌”是高频词。东莞市政协坚持立足专委会实际,把品牌创建与全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政协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心大局、凸显政协特色、彰显界别优势中找准最佳结合点,不断擦亮“十大履职品牌”。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品牌”,也有刚刚亮相的“新面孔”。
“莞商·市长面对面”就是“老品牌”,去年聚焦“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的22条建议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被27个部门研究吸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面孔”有创新联系委员工作机制,打造的“委员·主席聊莞事”品牌,7场座谈活动接连开展,听取了80多名委员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委员建议专报。有面向基层打造的“莞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全年开展协商活动158场,助推解决问题180多个,基层的协商氛围越来越浓厚。还有聚焦基层治理和民生问题打造的“和美莞家”品牌,聚焦港澳青年委员培养打造的“莞菁培育工程”,聚焦文化建设深入打造的“书香政协+”工作品牌。
“十大履职品牌”的建设,在突显工作特色的同时,也注重“统筹联动”。全市政协工作坚持“一盘棋”,强化统筹联动,整合资源力量,全面提升专委会履职合力。如,在开展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中,建立“一委牵头、多委联动”机制,将各专委会拧成一股绳,带动广大委员全员参与。
版权所有:政协东莞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9155484号-1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办公电话:0769-22839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