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日报 |
发表日期: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历史照亮前路,文化赋能未来。6月24日,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围绕“凝聚共识和力量,推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专题议政,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和5位委员现场作了议政发言,积极为推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把脉支招、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明优势 找短板
东莞,这座国际制造名城,其底蕴远不止“制造业辉煌”。滚滚东江水滋润着这里浩荡悠长的文明,厚植的文化基因从远古至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里是岭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历史指引未来,文化铸就名城。今年以来,市政协将“凝聚共识和力量,推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常委会专题议政的课题,先后赴福建福州、莆田和泉州等城市学习取经,实地考察惠州市、中山市,深入研究苏州市、眉山市经验做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提交常委会议的调研报告。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莞优势何在?调研报告进行了系统盘点:
这里历史悠久。蚝岗遗址博物馆是全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区建成的史前遗址博物馆。2013年,蚝岗贝丘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广东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类聚落遗存,被考古学家们誉为“珠三角第一村”。
这里文化遗存丰富多元。东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列全省第二);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位列全省第一);6个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全省第三);有442处市级历史建筑(位列全省第二)。南海卫城墙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的海防地位。
这里保护与发展并进。“东莞记忆”项目以历史城区的活化利用为核心,实施了包括提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修复珊洲河和修缮历史建筑等方面的改造,提升了历史城区的活力和吸引力。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采用“有机微改造、渐进式更新”的策略,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老旧街巷改造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已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的储备库。
……
在充分肯定优势的同时,调研组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了申报路上的挑战:专业人才缺失、国企平台缺位、公众参与度低……直面痛点,调研组立足东莞实际,借鉴他山之石,精准开出了11条“良方”。如,建议考虑成立或组建市文旅集团,作为落实市“百千万工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活化的运营实体。
汇众智 献良策
协商议政环节气氛热烈,常委、委员们紧扣调研报告,结合专业所长和一线观察,畅所欲言,在充满真知灼见的观点碰撞中,实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
市政协常委黄建平直言认知误区是最大障碍,他建议,破解思想认知的误区,形成社会各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泛共识。汇聚社会力量,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结合起来,燃起新的经济增长点,给民营经济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民营企业家有动力有热情参与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
着眼制度保障,市政协委员董红认为,以申报促进保护,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将保护要求通过名城规划的形式得到法律制度保障,持续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加强历史格局、空间肌理、文化生态等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推动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性、延续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传承和弘扬东莞本土文化的关键之举。”市政协常委田根胜呼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需专业团队系统挖掘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多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保护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强化宣传,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东莞吸引高层次人才时,文化底蕴和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成为短板。”市政协常委李国全说,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协调机构的功能,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在机制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制定申报总体规划,考虑到申报难度和竞争激烈性,做好长期准备,细化分工,逐年推进,久久为功。
市政协常委黎丽香聚焦品牌打造与全民动员,“建议深化全域资源普查,打造‘南海卫城墙遗址+近代史开篇地’等核心历史文化IP;开展‘我为名城献一策’公众活动,制作高质量纪录片投放海内外,扭转‘世界工厂’单一形象。”
委员们结合主题,提出了一批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将充分吸纳这些智慧结晶,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市有关部门坚持不懈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做了大量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市政协主要领导表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是有优势、有基础、有条件的,一定要坚定信心决心,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推进申报工作。市政协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为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献计出力。政协委员要结合自身专长,力所能及地帮助党政部门统筹谋划、通盘思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多提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积极助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版权所有:政协东莞市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9155484号-1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办公电话:0769-22839788 |